射频连接器介绍
本文编辑:@BloodBlade
# 射频连接器
射频连接器是专为传输在无线电频率下工作的信号所设计的一种电气连接器,常见于各种使用无线电的设备,以及信号工作在无线电频率的其他设备。
和普通的电气连接器相比,大多数射频连接器都有更多对于射频信号的优化,例如具有屏蔽、减少阻抗变化、降低反射功率和损耗等。
射频连接器类型多种多样,适用的工作状况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这里对一些射频连接器进行介绍。
# 基本概念
在对连接器介绍之前,有一些基本概念需要先进行介绍。
# 功率和耐压
和普通连接器一样,射频连接器对功率的限制取决于导体的尺寸,接口的耐压能力和其本身的耐热性。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趋肤效应的存在,频率越高,电流越集中在导体表层。因此实际上导体中流过电流的横截面积会变小。 因此,同一连接器中,低频率的信号可以通过更大的功率,高频率的信号则只能通过更低的功率。
此外,考虑到接触不良或者污渍等情况,最好选择设计功率和耐压性能远大于需要的连接器。
# 阻抗
即使是同一种连接器,不同阻抗的设计下,其尺寸也会不同。因此即使仅仅只是把不同阻抗的接头接在一起,也很可能会造成损坏。 因此安装前要一定要注意阻抗,业余无线电和其他常见射频设备都是使用50欧姆阻抗,只有广播电视类设备才使用75欧姆阻抗,不要买错了。
# 反极性(RP)
通常来说,内部导体为插头、插针的为公连接器;内部导体为插座、插孔的为母连接器。母连接器常见于设备端,而公连接器则通常安装在线上。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许多连接器都有着反极性的衍生型号。在连接器的外壳不变的情况下,反极性连接器的内部导体原本是插座的变为插头,而内部是插头的则变为插座,即两者互相替换。
例如某一对连接器是“外螺纹-孔”和“内螺纹-针”,其对应的反极性则为“外螺纹-针”和“内螺纹-孔”。这两对连接器虽然外形粗看类似,但内部是无法进行连接的,在选购时需要额外注意这一点。
大部分情况下,反极性对电气性能并没有很大的影响,而是一种防止普通用户私自改动的措施。
# UHF连接器/M头/PL-259/SO-239/etc.
这些名字都代表同一种连接器,也是业余无线电中最常见的连接器之一。 由于UHF一词在该连接器被发明的时代(20世纪30年代)被用于表示超过30MHz的频率,因此这种被设计用来工作在100MHz以下频率的连接器被命名为UHF连接器。 虽然现代UHF一词特指300MHz-3GHz之间的频率,而100MHz则位于VHF频率中,但连接器的名字也仍然没有改变。 而其他诸如PL-259、SO-239等名字则来自于美国军方的联合电子类型指定系统及其前身陆军-海军联合命名系统。
UHF连接器是所谓“香蕉连接器”的衍生设计,其内部导体为0.156英寸香蕉插头,外部使用5/8英寸24tip螺纹外壳作为屏蔽壳。 不过实际上UHF连接器并没有标准或规范,因此有很多不使用英制单位的设计,比如4mm内部导体和16mm和1mm螺纹的外壳,这也使得不同生产厂家的产品很可能无法连接在一起。
UHF连接器一般用于VHF及以下频率使用,但现在许多UHF连接器都对内部的香蕉插孔部分进行了改进,使得其阻抗更为稳定,并且在435MHz范围内仍然可以使用。 不过在对信号有着更高质量要求的情况下,UHF连接器通常被新型的连接器所代替,例如BNC等。
由于UHF连接器尺寸比其他连接器更大,这也使得它可以承受更高的功率。原始设计可以承受500V的峰值电压,而改进后设计可以承受4kV的电压,因此它可以用来传输千瓦级别的功率。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般的UHF连接器并没有防水设计,如用于室外使用,需要额外进行防水处理。
UHF连接器有被称为迷你UHF连接器的衍生型号,于20世纪70年代推出,使用3/8-24螺纹,并且工作频率最高可达2.5GHz。
# BNC和TNC连接器
BNC为Bayonet Neil-Concelman的首字母缩写,B意味着连接器使用两个凸起来固定,而N和C则来自于其发明者Paul Neil和Carl Concelman。除了BNC连接器外,他们两位还发明了许多其他连接器。
BNC连接器设计上用于4GHz及以下频率,以及低于500V的电压值,并有着50欧姆和75欧姆两种阻抗的设计版本。 由于其使用凸起而不是螺纹来固定,这使得BNC连接器能够更方便的连接和断开,因此它常被用于各种传输模拟信号的地方,例如天线、视频音频信号、时钟信号和各种仪器仪表中。
TNC连接器是BNC连接器的衍生型号,为Threaded Neil-Concelman的首字母缩写,T意味着使用螺纹连接。 TNC连接器具有比BNC连接器更好的性能,它可以工作在11GHz以下的频率上。
# N连接器
N仍然来自于其发明者,贝尔实验室的Pual Neil。最初的N连接器设计用于1GHz以下,但现代的N连接器通常进行了改进,因此可以传输11GHz乃至18GHz的信号。
它使用螺纹进行固定,通常有着1000V均方根电压的耐压,并且可以在20MHz下传输5kW功率,即使2GHz下也可以传输500W功率。 其设计有着50欧姆和75欧姆两种版本,此外,也有使用快装卡扣的衍生型号以及增加了尺寸来提高耐压性能的衍生型号。
# C连接器
C还是来自于其发明者,安费诺公司的Carl Concelman。C连接器类似BNC,使用两个凸起来进行固定,并有着较强的防水性能。其设计用于11GHz和1500V的耐压。
不过别和USB Type-C搞混了。
# SM系列连接器 SubMiniature Version A/B/C SMA/SMB/SMC
SMA、SMB和SMC连接器都是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精密连接器,也是非常常见的连接器之一。
SMA连接器可用于12GHz以下频率。比较常见于各种手持对讲机等各种较小尺寸或较高工作频率的设备上。 它使用1/4-36UNS-2A螺纹,公头外部使用5/16英寸六角螺母外形,内部导体直径为0.93mm,与RG402同轴电缆的内部导体相同,耐压大约1000V均方根电压。
一些衍生型号通过增加内部导体的尺寸来提供更高的工作频率,比如1mm、1.85mm、2.4mm、2.92mm、3.5mm,这些衍生型号有些可以互相兼容,有些则不可以,需要注意。 另外,还有一些将螺纹改为卡扣的衍生型号,如QMA、QN和QLS连接器。
SMB具有比SMA连接器更小的尺寸,但它只能工作在4GHz以下,使用卡扣固定,一般与3mm/1.7mm或2.2mm/1mm的线缆配合使用。 SMC是SMB连接器的螺纹版本,并且具有插孔的一端是公连接器,而具有插针的是母连接器。
# 广濑U.FL连接器/I-PEX连接器
由广濑电机所开发的小型射频连接器系列,现在已经被日本第一精工收购。
这种连接器具有许多种不同尺寸和规格的版本,通常用于6GHz以下的信号。 和其他连接器不同,它们是专用于电路板表面贴装的小型连接器,使用卡扣进行固定,并且具有非常小的体积。 因此很难在日常使用中接触到,不过当需要涉及到设备内部时,这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连接器。 此外,还有尺寸更小的W.FL连接器
由于其设计上用于设备内部,因此寿命较低,不能承受多次插拔。另外由于U.FL为注册商标,因此其他生产兼容形状的厂家会使用其他名字来称呼。
# MCX和MMCX系列
MCX是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小型连接器,和SMB具有相同的导体和绝缘体尺寸,但外部形状大幅度缩小,可用于6GHz以下的信号。常用于一些需要小尺寸接口的设备。
MMCX是20世纪90年代开发的,比MCX更小的连接器,同样可用于6GHz以下频率,用于需要更小接口的设备。由于其使用螺纹固定,比U.FL有更强的使用寿命。
# F连接器
F连接器并不常见于业余无线电中,但却是非常常见的射频连接器。由Eric E. Winston于20世纪50年代发明并由美国的Jerrold Electronics公司所使用。 其多用于电视线路中,因此通常使用75欧姆阻抗。现在由IEC 61169-24:2019规范所指定,设计上用于低于1GHz的信号,但实际上即使2GHz也可以使用。
设计上以成本为优先,因此公连接器仅仅只是带有螺母的外壳,并没有插针,而是由RG-6或RG-59同轴线的内部导体来作为其插针。安装时只需留出足够长度的内部导体,并将外部屏蔽层拧在外壳上即可。 由于其结构简单,因此不具有防水性,而且更容易受到安装质量的影响产生泄露而导致干扰。
# Belling-Lee连接器/Type 9,52
这同样不是业余无线电常用的连接器,也同样是国内最为常见的射频连接器之一。由英国的Belling & Lee公司所发明,在1922年由BBC首次使用。 这种连接器使用IEC61169规范,具有75欧姆阻抗,可以工作在1GHz及以下频率。
这种连接器常见于国内、欧洲、东南亚和澳洲,用于电视机,以及配套设备的射频接口。其公连接器具有3/8英寸(9.52mm)外形,没有螺纹,可以直接插拔。常被称为9.5mm电视头或者干脆就叫TV头。 此外,还有具有M14x1螺纹的衍生类型,但十分罕见。
# 3.5mm TS端子
大名鼎鼎的3.5mm插头,通常用于传输音频,但实际上也可以用来传输射频信号,许多收音机的外部天线接口会使用这种3.5mm端子。 不过缺陷也很明显,这些连接器设计上并没考虑过诸如功率和屏蔽之类的问题,因此仅能用于短距离传输和仅接收的设备。